编者按:20年前,在中国改革桥头堡——深圳,率先开启了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合伙制改革。如今,合伙制已经成为中国律师事务所的主要形式之一。
这20年来,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从未停止过管理制度上的探索。这20年,也是中国律师业迅猛发展的20年。
回顾合伙制这20年的发展历程,法治周末记者发现,仅从律所管理发展上来看,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一些律所尚停留在最初简单的管理制度上举步不前,有些已经尝试过多种模式,有些则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之路。
律师业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关注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法治周末记者 焦红艳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俊禄最近很忙。今年11月,金杜与欧洲著名律师事务所SJ Berwin(总部位于英国)结盟,明年1月,SJ Berwin劳动法方面的专业律师要到北京来共同开会研讨业务。
该联盟还包括去年3月加入的澳洲一家顶级律师事务所——万盛。联盟的成立,标志着金杜在国际法律服务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
“我希望他们能分析中国客户在欧洲投资过程中的一些失败案例,这是中国客户最想听的内容。”姜俊禄正在为这次会议做充分的准备。
而此时,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麻云燕想的却是如何在风控部门上加大力量。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她的关注点并不在扩张“领土”上,而是如何在信达的优势领域——资本市场与证券业务上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1993年12月,从深圳诞生第一批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以来,合伙制律所已走过20个年头。这其间,在管理制度上从未停止过探索。
从创始人一人独大、合伙人绝对平均,到成立管理委员会、出现管理合伙人,再到寻找职业经理人、管理人团队,到目前对公司制的普遍讨论,有些律所尚停留在最初简单的管理制度上举步不前,有些已经尝试过多种模式,有些则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之路。
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梅向荣认为,相较于国外几百年的律师行业的成熟发展,国内律所发展短短几十年,刚刚处于“春秋战国”时代。
在这个“英雄”不断涌现的时代,各路“英雄”对现状以及未来的认识也各有不同,目标的多样性决定着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也各有不同。
但在法律服务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下,管理模式也反向影响着事务所的发展、成败。“万类霜天竞自由。”大成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王忠德对法治周末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