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两会三人行:我国户籍改革已成熟,让户口告别愤怒
作者:人民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19297  更新时间:2010/3/5 9:46:35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谈心

“愤怒的户口”:每个人都有一个心酸故事

新 望:也是,每一个到北京来工作的,尤其是后来进来的,不是毕业分配的都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每一个人要讲的话,可能都是很曲折的一个故事。所以我们有媒体把标题叫做“愤怒的户口”,这里面有很多不公正,有很多心酸。前一阵我到公安派出所的办事大厅办理户籍,办事大厅有两个柜台,一个柜台是办理居民的一些服务项目,另一个是办理居住证,暂住证的服务项目。两个不同的态度,两个不同的心情,你看那个很有意思。包括服务态度也都不一样,人来以后到这两个柜台上,有各种复杂的心情,因为它代表着两个福利系统,代表着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甚至在北京它代表着两种社会地位。

陆老师前面说得很对,58年以后,城乡户口固化,一国两策,到了80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快速的都市化以后,一些大的都市和一些中等的城市、二线的城市差距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的大都市的户籍也开始固化,开始升值。最早的户口可能是陆老师说的,咱们58年的时候搞过一个大跃进运动。当时大批的农村人进城,当时可能有一些快速跃进的味道。

结果到了59年60年就发现城市城乡这么多人口,这时候回迁的时候就发现,通过当初“剪刀差”的政策,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曹景行:在80年代以前,这样户籍的区分,我们甚至已经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很多人认命,农民就认命,他就是种地,他只能种地,大部分农民不能离开这个土地。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市场化,人口可以流动。以前农民就是困死在土地上,依附在土地上,这种依附性现在来看应该说是淡化了,甚至有的地方已经斩断了。农村人口可以流动了,随着改革开放沿海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或者是农村年轻的主要劳动力就向城市涌动,这才是我们今天会遇到的问题。

原来我们觉得已经承认作为现实了,我们认这个命了,你生在农村就是农村,你生在城市就是城市,但是到了现在,就跟80年代以前不一样了。陆老师,在您看来,现在户籍问题被大家重新提出来,最基本的原因在什么地方?

陆学艺:农民工不光是经济地位低,政治地位也低

陆学艺:这个还得从咱们社会转型说起,80年代以前,不管怎么说是农业社会还是农村社会,都是以农民为主的社会。

但是搞了包产到户,农村改革以后,不光是粮食出来了,而且发现劳动力多余了。就是说你不需要那么多人种田。那时如果没有户口限制,工业化的进程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当时就户口卡着,剩余劳动力、剩余资金、剩余原材料,都不允许流动。80年代中期,学者们提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咱们吃过三年困难的苦”的权宜之计,政府非常高兴。

新 望:农村工业化。

陆学艺: 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发生了大变化,城市实施改革,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劳动力不够了,这样大批的农民就进城来。公安部在1986年左右设计出身份证,农民就可以适当的进城了,这样就出现了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

我那个时候计算,92、93年以后每年增加一千万农民工。

每年增加一千万,这样出现了春运的民工潮。现在回过头来看,有好多人说这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我们应该说两句话,这套制度对于中国从原来农产品短缺,工业品短缺,什么都要票的状态到工业产品大量的增加,中国变成世界工厂,中国经济取得今天的成就功不可没,亿万农民工在其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中国现在甚至是世界工业化的市场,这是肯定的。

但是这样的体制政策下,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行,后来就发现有问题。我是社会学家,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也不能这么干下去。为什么我们的工资这么低,为什么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这是90年代中期十五大前后就讲的。转了17年为什么转不过来,我研究原因就是户口制度的农民工制度,因为农民工不光是经济地位低,政治地位也低,他是二等公民。

曹景行:他甚至不可能提升为比较高层次的劳动力。

陆学艺:他的工资低,老板就不去动脑子,产业升级不了,所以现在深圳东莞还是劳动力振兴产业,30年了。这个基础不改,你怎么转变发展方式也是空的。这是第一。

第二,光有市场没有消费这是不行的。老是户口制度压着他,两亿多农民工,帽子戴着一个农民,所以工资永远是低,比城市人口差一半还多,他的消费哪儿来?基本上都带老婆孩子来,也不能带老人来,干着城里面第二、第三产业的活儿,晚上考虑着孩子,怎么弄块地,造一个房子。

曹景行:他在工作以外的生活是没有什么消费的。

陆学艺:他的消费五个人还顶不上一个城里人。扩大消费,扩大内需,扩大十几年了,我说你们想的是社会方面的问题了,户口改革得解决这个问题。还不用说别人,就是这两亿多农民工消费能力增加一倍,每年GDP就增加好几个百分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