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讯网撰稿 叶传龙
“你说怪不怪?学校报了三个学生参加抗震救灾优秀生评选,批下来还是三个,但其中一个学生换了人。”汶川县威州中学高三学年组组长李军说,这名替代者小文根本不能算是威州中学的学生,因此校方对他出现在抗震优秀生名单中,感到震惊。(7月17日新京报)
只在威州中学临时借读20天,小文就能够成功地以该校毕业生身份获得免试上大学资格——据说,这缘于他事迹材料详细,又是以说故事形式报送的,而被替代者只是以表格的形式报送,叙述也很简单。
说故事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当然能吸引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但是,作为高考免试这样严肃重要的事情,小文能够胜出,绝非靠故事说的好,最根本的,在于他有一个当校长的好爸爸。
权力一介入,公正就难保,故事也就难免成为事故。校长儿子免试上大学暴露出的问题耐人寻味:小文的故事充满水份,破绽百出,以致一个普通的助人行为被包装升华为不凡的英雄举动,但是从上报的学校到县州教育部门都没能发现,不知是由于疏忽大意还是有意纵容,更重要的是,上报宣传材料为何走了高考免试的专门通道?一所小学有何资格上报高考免试生?到底哪些人在为小文免试锦上添花、大开绿灯?
让一部分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学子免试上大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好经,却被基层被念走了样,一些人利用国家对灾区的优惠政策,大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极大地伤害了全国人们对灾区的感情。
不是说作为校长的子女就没有资格被免试上大学,关键要依据事实,保证公平,无论是推荐,还是选拔,都应该在阳光下进行。没有人能够简简单单地成功,任何企图移花接木、浑水摸鱼、以假乱真的行为都难以达到目的,最终必然会受到查处。校长儿子免试上大学的背后一定另有隐情,希望有关部门严抓不放,一查到底,还公众一个真相,还高考免试制度一片圣洁。
前一段时间,“打酱油”、“做俯卧撑”相继成为网络流行语,如果四川有关部门在小文免试上大学这件事情上只满足于听故事,估计时间不长,“说故事”也会成为一个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