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讯网撰稿人 孙金栋
记得前一阵子有则新闻称,全国直至村官家属,都没有人举报过。当时,自然想到了“官官相护”。你看,连官的家属都护着官呢。除非有情妇举报贪官的,但那是没有名份的“家属”。
近日,网络海洋再掀狂涛。山东郓城县35名民警实名举报县委书记,真名实姓并附带手机号,这样的帖子不火都不行。记者调查核实发现,多数“署名”的民警是被冒名的,但部分举报内容确实是当地积压多年的问题。(《法制日报》5月5日)
新闻说的是,“多数‘署名’的民警是被冒名的”。说明不是全部冒名,而是有少数是民警实名举报。是少数民警假借同事的姓名而集体举报。
警察不仅是国家公务员,而且,是国家专政工具之一。警察集体联名举报县委书记,且列举了七大罪状。其中,如有关部门以引进化工项目为名违法强行征地、动用上亿元资金打造宋金河景观带、3年修不成出城主干道上的一座桥等,大多确有其事,且属涉及民众群体利益的积压问题。
在这里。笔者只想说三点:一是,此则新闻,至少说明了官不相护。作为国家公安机关,历来是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公安民警一身正气,实名集体举报县委书记,证明其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多年积压,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二是,有评论说,这起“冒名举报”是错误的。本人认为,冒名举报,方法不妥,本无大错。他们没有冒名诽谤,被冒名的民警只要不提出异议,不要求承担侵权责任,对举报冒名行为应不予追究。三是,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不能因为有人冒名举报就置之不理。
本人不想鼓动公务员窝里斗,但是,如果政府官员确有腐败行为,国家工作人员有责任起来进行斗争。提倡实名举报,但也应允许匿名举报。不在少数的举报者被打击、报复,甚至被贪官非法剥夺生命。纪检、监察部门虽然对举报人采取了保护措施。但是,反腐环境仍然不宽松。“警察冒名举报”就是一个不能忘却的网络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