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讯网【fxw.name】 |
|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法讯网作者:佚名 点击数:16474 更新时间:2012/1/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由县财政量入为出的话,富县的教师有可能不占便宜,反而吃亏” 绩效工资由“县里埋单”,只能解答“为啥各县标准不一样”,但邵东县乡镇教师心里的坎儿还在:“为啥咱富县的工资标准,比贫困县的还低?” “由县财政量入为出的话,富县的教师有可能不占便宜,反而吃亏。”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邵阳市教育局、邵东县财政局后,得到的答案。 记者了解到,邵阳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2009年度的绩效工资,人均是1.7248万元,2010年人均是1.8062万元,“2011年还会涨”;下辖的三区九县中,各县2010年平均在1.1万元上下,2011年预计达到1.2万元;而洞口县2010年人均就达到1.46万元。 “邵东县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在邵阳市三区九县里,的确不算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邵阳市教育局政工科姚先生表示,“但是,富县发钱也有苦衷。” 苦衷何在?姚先生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 “首先是富县的经济总量大,但这是130万人口的财力总量,摊到每个人头上并不多。而且,大县里‘呷饭’的人还特别多。”他表示,“呷饭”的人,指的是公务员、教师等“吃皇粮”的公职人员,“邵东是教育大县,吃教育饭的能占到‘呷饭’人数的一半以上。” 根据邵东县教育局计财股的数字,截至2011年年底,邵东县在职中小学教师一共有7648人,离退休教师有3738人,合起来超过1.1万人。“除了隆回县外,数邵东县的教师最多,其余几个县平均也只有四五千在职老师,基数大了,标准还不能差,财政压力肯定大。”姚先生说。 邵东县财政局肖利民股长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邵东,“呷饭”的大约有两万多人,其中在职公务员3000多人,加上退休的一共5000多人,教师队伍大约是它的两倍。“还有一些没搞绩效工资改革的事业单位,都算上,一年发工资保守估计也需要4个亿。”他说,“其中,光老师的绩效工资这块儿,一年就得多支出1亿多元。” 财政负担重,可用的钱不一定多。 “富县的收入基数大,来自上级的转移支付就少,有时还得‘倒输血’。”邵阳市教育局姚先生,向记者道出了他眼中的第二点苦衷,“贫困县得到的补贴多,这一出一进,可用的钱基本就持平了,有时候,穷的比富的还能多一点。” 这一说法得到了湖南省教育厅的证实。该厅人事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在支持各县市实施绩效工资方面)省级财政的原则是,根据当地的教师数量和财政状况,适当补贴,经济差的地方多补贴一些,而经济好的地方可能就不补贴了。” “国家对我们的支持力度肯定大一些,我们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嘛。”邵阳县教育局也这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国对经济薄弱县加大财政补贴,素有传统,落实教师的绩效工资也不例外。据记者查询,重庆市在该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市财政与贫困区县的财政承担比例达8∶2、主城七区为2∶8、其他区县为5∶5;江苏省财政2009年也安排了10.06亿元,用于帮助经济薄弱县。 在上级眼里,邵东县显然属于经济好的地方,但邵东县的政府官员们不这么认为。 该县人事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局长告诉记者,邵东县每年的财政收入约7亿元,但各方面支出要20几个亿,“其中就包括给教师、公务员发工资的4个亿”,除去国家转移支付来“填口”外,每年还要亏空几个亿。 “邵东县的富是相对的,中央和省里的财政扶助,对我们同样迫切。”这名副局长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关于〖湖南:富裕县教师工资不如贫困县,乡村教师逃离〗的最新评论: |
没有任何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