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宣传网
 | 网站首页 | 本网动态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本 | 法治资讯 | 舆论监督 | 经济与法制 | 法讯论坛 | 社会娱乐 | 法治视点 | 法律大讲堂 | 法治杂谈 | 反腐前沿 | 法制教育 | 律师在线 | 法治周末 | 中国民声 | 法律法规 | 地方频道 | 浙江频道 | 重庆频道 | 河北频道 | 广西频道 | 信息广角 | 艺术长廊 | 李堂平专栏 | 
栏目更新推荐  
·“创新”业务性质存疑,中信建投因…
·小米再陷“质量门”:被指没掌握核…
·长安汽车因排放超标被罚,过半网友…
·基金投资者投诉南京银行
·今麦郎方便面“天价索赔”案引争议
·超豪华汽车在华结束高增长
·卡罗拉、雷凌数千辆车被指“隐性召…
·乐视资金链隐忧
点击TOP(10)  
·“创新”业务性质存疑,中信建投因…
·小米再陷“质量门”:被指没掌握核…
·长安汽车因排放超标被罚,过半网友…
·基金投资者投诉南京银行
·今麦郎方便面“天价索赔”案引争议
·超豪华汽车在华结束高增长
·卡罗拉、雷凌数千辆车被指“隐性召…
·乐视资金链隐忧
·“1元云购”疑踩中非法博彩红线
·辽宁清原:政府违约被判败诉,却又…
图片文章  

小米再陷“质量门”…

基金投资者投诉南京…

今麦郎方便面“天价…

“1元云购”疑踩中非…
 
您现在的位置: 法宣网-中国法治宣传网【原法讯网】 >> 法治周末 >> 正文
《老照片》的温度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中国法宣网作者:武杰 点击数:11625 更新时间:2015/1/29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中国法宣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法宣网”原创或首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确需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来函联系:chinafxw@qq.com。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法宣网”及作者:“X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据载或讯“XXX(非中国法宣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网络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法宣网   E-mail:chinafxw@qq.com  fxwzbs@foxmail.com   QQ:350273444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于〖《老照片》的温度〗的最新评论:


    “更形象、更直观,甚至还有些微妙”

              法治周末记者 武杰

           法治周末:从《老照片》的角度来看,如何评价一张照片的好与坏?
           冯克力:我们做《老照片》主要是通过照片反映过去的历史,我们对比较有历史价值的照片更有兴趣。比如有一张张志新烈士的照片,她穿着朴素,临风玉立,脸上洋溢着清纯的微笑,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这本是一张年轻少女的人物风景照。
           这张照片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志新在“文革”期间的一段遭遇,因为在思想和言论方面坚持自己的观点,她被打成“反革命”,遭受到迫害。她那一段人生记录,使我们对这一张照片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
           老照片价值的大小,有时并不完全在于照片本身,更多取决于照片之外的诸多历史的与社会的因素。我们说老照片的价值是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所赋予它的,也包括照片中的人后来的身世和经历,其实这都是社会和历史的一部分。

           法治周末: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称为“老”照片?
           冯克力:所谓新与老原本就是相对的,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也没有说我们对哪个时间段的照片更有兴趣。
           我们当时做《老照片》,给老照片的定义是20年前拍摄的。但是我们做《老照片》是1996年,20年前是1976年。随着时间往后移,现在我们把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照片也作为老照片搜到书里。这一部分照片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情景的变化、人们观念的变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二三十年以前的照片,我们当初定这个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只要这个照片能够如实地反映、能够记录某个时间的一些很震撼的情境,它能够把那个时代的信息、现象记录下来,这些照片就反映了一个时代。照片上的也未必非要是轰轰烈烈的人和事,有时候可能是人们很日常、很寻常的生活场景。
           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照片相对来讲所占的比例还是小一点,因为大家觉得这些照片不够老,大家更喜欢看更老一点的照片。

           法治周末:很日常、很寻常的生活场景,这也是《老照片》的定位?
           冯克力:对,其实我们是有这种想法,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过去。从过去在教科书里面所描述的历史和我们过去一些新闻宣传照片所给我们展示的历史里跳出来,以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态度,甚至新的价值判断来看待过往的生活。它不仅仅是通过老照片把我们过去的场景、生存状态展示一下,其实还有更深层的意图,也是想从这里吸取一些经验教训,重新审视、反思我们的历史,这样的话可能会对我们当下和未来提供一些参照。
           比如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有一位摄影家马克•吕布,他到中国拍摄了相当多的照片。他的照片记录的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情境,很寻常。但就是这样一些照片,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那些照片可能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中国人的真实状态。
           通过马克•吕布,人们看到了一个和当时新闻照片很不一样的中国,人们觉得新鲜,对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冲击。反而当时的新闻宣传所拍摄的关于开会、讨论,把人们放到政治生活中去展示的照片,现在看来有点过于做作。
           我们曾在《老照片》上发过马克•吕布拍摄的一张北京大学的女学生坐在宿舍双层床下面打毛衣的照片,照片大概拍摄于1959年或1960年。那个时候所缺的就是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寻常状态的照片。

           法治周末:这也正是图象与文字的不同,能够更真实、直观地展示当时的一些场景,不加修饰和遮掩。
           冯克力:对,它一个是更形象、更直观,甚至有时候还有些微妙的方式。比如,用文字把一个事情叙述完了,表述得很清楚,但把这个东西说白了,反而没有味道。老照片有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内涵,绝对不是一个概念、一个结论就能把里面的信息概括住的,还有一些很微妙的东西,甚至一些很不确定的东西。我觉得它的魅力和意味可能就在这里,一张照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而且会从里面看出来相当多的东西。
           相信每一个看老照片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眼光以及判断,我觉得应该允许人们以一种多元化的眼光来看待老照片。

           法治周末:《老照片》马上就出到100辑了,在这么多年、近100辑中,《老照片》经历过哪些“历史变迁”?
           冯克力:我们在策划《老照片》的时候,通过老照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反映过去的历史和生活,形式比较有新意。这本书出来以后,马上就火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电视台、报纸都在谈论这本书,《老照片》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种风气。
           但《老照片》火爆的时间比较短,也就是两三年以后就开始往下回落,并趋于稳定,一直到现在。起初,由于《老照片》这本书形式新颖,销售非常好,人们开始争相模仿,市场一下子变得比较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老照片》的销售。还有一个原因,《老照片》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很新鲜,连续做上五六期以后,吸引力有所降低。当然后来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互联网的普及,对《老照片》的发行也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老照片甚至已经进入资本运作阶段,有了收藏和拍卖。我觉得这对提高人们对老照片的关注,甚至保护,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大家认识到老照片居然能换成钱、能升值,这对收藏、研究和开发老照片是很好的促进,最起码它确实引起了全社会对老照片本身的关注。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合作报刊| 友情链接 |联系法宣网|法宣邮箱| 常用工具|工作机会| 版权申明|网站管理 |

     FXW.NAME 法宣网【原法讯网】,中国法制宣传网 | 中国纯公益性独立法制类网站

    Copyright 200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宣网【原法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函:chinafxw@qq.com 本网最佳浏览器为IE8屏幕分辨率为128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