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以后走在北兵马司胡同里会湿润眼眶,我害怕我在北剧场的那一段故事无处诉说,我害怕我对于一座剧场的记忆将无处安放 法治周末记者 武杰
幕 缓缓地降了 人 渐渐地散了 千把个掌声 在空荡里回响 千把个宁静 在热烈后低吟 …… 幕落了
2015年12月30日,北剧场年末大戏——舞台剧《爱的比目鱼》落下了帷幕。随着这场年末大戏的结束,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也永远的落下了帷幕。一首《谢幕曲》被放在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以下简称中戏北剧场)的内场图片上,很快就在微博上传播开来。
2001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曾在此落下帷幕,《恋爱的犀牛》在这里上演,获得巨大成功;2005年,第一家民营小剧场北兵马司剧场也曾在这里落下帷幕,实验话剧《故事新编》,许巍的“绝版青春”演唱会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在此之前,这里是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的机关礼堂,在此之后这儿将是一家快捷酒店。
自此,北京东城区北兵马司胡同1号院再无北剧场。
中戏北剧场的谢幕
北京交道口南大街与北兵马司胡同相交处,一座俄式风格加了中国琉璃屋顶的建筑格外显眼,“这儿原来是交通部,后来是三机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航空工业部)”。在北兵马司胡同附近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讲述着中国航空工业部的历史,而北剧场的所在地曾经是这些部门的内部礼堂。
在中戏北剧场灰色的墙壁上,曾经挂着“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银色牌匾,如今因为合约到期银色牌匾已被拆除,只留下两根用来固定银色牌匾的木棍。1月9日,中央戏剧学院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关于剧场的合约到期,也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合作。
2005年,中戏在租下北剧场的时候曾经表示,这里将成为中央戏剧学院学生的教学演出实习基地之一,在保证正常的教学需要的同时,中央戏剧学院也将吸引和邀请国内外的优秀剧目在该剧场演出,以便学生进行观摩和学习。中戏方面表示,不靠剧场赢利,也不会靠场租收回教学投入的成本。因此这些年来中戏北剧场一直坚持低票价策略。
在这期间,中戏北剧场不仅每年都有表演系和导演系的毕业大戏,更有众多的讲座、工作坊以及大师班在此举办。
然而去年底,中戏北剧场因房租问题将改为酒店的消息不胫而走。近二十年来,人们对这里的认知便是剧场,许多人感概,曾经给予他们戏剧启蒙的地方就这么消失了。
对此,中央戏剧学院宣传部澄清,中戏北剧场的租与不租都是在教学规划之内的,是教学条件改善之后的调整,并不是房租的问题。院方工作人员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场地调整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了”。
此前,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滨也曾表示,自2005年以来,中戏北剧场一直作为中戏学生的教学演出实习基地,并未对外进行营业性演出。剧场租约将于1月9日到期,而中戏因为新校区现有3个剧场,明年还有一个4个剧场的剧场群落成,所以不需要再在校外租用剧场。
在中戏北剧场的微信公众号上,一篇名为《致我们共同的青春——中戏北剧场》写到:在中国戏剧文化发展最繁荣的城市北京,在北京的戏剧文化核心区的东城区,中国第一家民营剧场即将和我们永别了。
中戏北剧场也留下了一串串记忆:2005年,汤唯的女版《切·格瓦拉》在北剧场上演;2005年10月刚刚易主的北剧场举办了大型国际戏剧院校交流研讨活动,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美国、韩国等9国的戏剧院校都带来了特色剧目;2011年,希腊著名悲剧艺术家、戏剧导演赛奥多罗斯·特尔佐布罗斯教授首次来华,由他执导的《安提戈涅》轰动一时……
对于周围的邻居而言,这里的演出远不如生活中的琐碎吸引人,但是对于曾经在这里演出、观摩、学习的中戏人,这十年的北剧场则是曾带给他们戏剧记忆的场所,是他们的青春:“我害怕以后走在北兵马司胡同里会湿润眼眶,我害怕我在北剧场的那一段故事无处诉说,我害怕我对于一座剧场的记忆将无处安放。”一位中戏学生如此感叹。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