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百湖之市”陷毁湖护湖怪圈
作者:王阳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3169  更新时间:2015/3/18 12:43:23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每两年消失3个湖泊

      一座城市里怀抱着100多个湖泊,中国唯一,世界少见。因此,武汉也有了“江城”“百湖之市”“梦里水乡”等美誉。

    曾几何时,武汉的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是这座城市的骄傲。连许多地名,都有一个“湖”字,如杨春湖、金银湖、南太子湖……

    而在今天,武汉人在为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而欣喜时,也为率先成为全国首个被戏言“看海”的城市而忧心。沙湖被填、官桥湖污染、南湖翻塘、东湖水华……各种和湖泊相关的负面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城区的湖泊从建国初的127个,已经锐减到38个,平均每两年消失3个湖泊。

    徐红兵指着最新的武汉市区地图告诉记者,现在汉口火车站的北边,东至姑嫂树路,西至常青路,南至发展大道,北至三环线,就是原来杨汊湖的水域范围。

    碧水连天,荷叶连连,飞鸟蹁跹,群鱼戏水,这是老武汉人记忆中杨汊湖的美丽图景。但如今,映入路人眼帘的是密集的居民楼,车水马龙的街道,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昔日的杨汊湖,成了一个带有“湖”字的地名。

    杨汊湖的“人间蒸发”,仅是武汉这座“百湖之市”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过去的近半个世纪,武汉市内所有的湖泊水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无一幸免。

    沙湖,是武汉内环区域内最大的湖泊,曾经有近万亩规模的水域。那时的人站在湖边向远处望,只能看见白茫茫的一片,让人联想到了“海”。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由于城市的发展和房地产的开发,遭填占严重的沙湖,日益变少、变小、变脏。法治周末记者的采访车离湖还有几十米距离,污水的臭味就已扑面而来。有媒体调查后发现,沙湖的面积现在已锐减到不足120亩。

    位于武汉中心城区的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但也遭受到了与沙湖相同的命运,20年减少了约1100亩;位于远郊的南湖,一座座楼盘依湖而起,像一堆栅栏把湖围得严严实实;还有偌大的汤逊湖,放眼望去,周边也是高楼林立。

    范湖,老武汉人耳熟能详的这个地名,现在仅给后人留下关于湖泊的回忆。还有更多的大小湖泊,连名字都没留下,就永远消失在岁月的河流中。

    伴随着大量湖泊的消失,各种带“湖”字的商品房广告,出现在武汉市的大小城区。

    法治周末记者查阅往日的报刊,得知在武汉的历史上,有过两次填湖高潮:第一次高潮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彼时的中国,为解决粮食问题,各地争先恐后地“向湖泊要粮”,武汉市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第二次高潮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后。市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大量的湖域面积被吞噬,武汉所存不多的湖泊自然在劫难逃。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金伯欣,是我国湖泊与水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经过认真调查后认为,武汉湖泊数量减少、面积锐减,既有特殊历史背景下围湖造地、围湖养鱼的“历史之殇”,也有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填湖占湖的“发展之殇”,更有屡禁不止的违法填湖的“现实之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