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路遥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闫广英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影响一代人的小说 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开篇,也是近来热播的同名电视剧中作家路遥的原声再现。电视剧不出意外地引来无数争议:为什么旁白这么多?金波一家的角色怎么没有了?孙少安和孙少平等人的角色是不是有点太光鲜亮丽了?几条主线之间的故事联系是不是有些琐碎和勉强…… 不要责怪观众太苛刻,只怪我们对这部作品太熟悉。有多少“70后”“80后”都是读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长大的,尤其是对那些农村出身的年轻人,他们人生中缺乏太多的精神滋养,只有从文学作品中寻找自己的精神领路人。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几乎是他们早年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积极、奋斗、向上的唯一榜样。房地产大鳄潘石屹就称,他自己是路遥这部小说的忠实书迷,他反复看过7遍。正是这部小说带潘石屹走出了大山,成长为如今的地产界大腕。他说:“《平凡的世界》是对我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其实,《平凡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一样,通过这面镜子,就把我的童年照射出来了。” 其实那也是路遥的童年。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清涧县,原名王卫国。他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家庭。为了生存,在路遥7岁时,父亲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的王玉德。对于路遥在父母家的生活,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与屈辱。《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说:“这种饥饿感是尾随路遥一辈子的老狼。” 窘迫的生活与绝望的爱情 路遥后来在自己的小说集序言中回忆说,他在农村长大并读完小学,以后到县城读完高小和初中。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农村和县城度过的。17岁之前没有出过县境:“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活动。” 小说中,如果说孙少平喜欢上郝红梅是生活的真实表现,那么他与地委书记的女儿田晓霞的相爱,那就只能算是作家美好的想象和寻求心灵的慰藉了。 路遥最美好的初恋对象是来自清华附中的女知青林琼(一名为林红)。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人,都知道“招工指标”在那个年代是何等重要。可是,路遥却将这个“指标”给了自己的恋人。不久,林红因路遥的“农民身份”而提出断交,爱上了一位支工的解放军下级军官。林红的离开对他有重要影响,路遥一生都没有走出这段恋情所带来的幸福与阴影。 路遥后来和朋友、作家海波谈到婚姻,海波问他:为何不找个本地姑娘,知根底?他有点生气:“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 初恋受挫,路遥痛不欲生、彻底绝望,不得不回到农村,当了民办教师,重新过起物质上穷困和精神上孤独的生活。他只好用写作来充实自己,因在曹谷溪主编的《山花》上发表诗作,后被借调到县委通讯组。同在延川县插过队、当过知青的习近平主席近日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大概就是这个时期。 也正是这时,颇具文学才华的另一位北京知青林达走进了他的生活,用爱抚慰了他的创伤。路遥考上延安大学后,大多经济来源是靠林达资助。路遥离开延安大学后担任文学期刊《延河》编辑,到西安工作。后来林达也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他俩1978年1月结婚,1979年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路远。遗憾的是,婚后生活并没有起初想象的那般甜蜜,更谈不上和谐、幸福。在路遥辞世前3个月,林达扶起病床上的路遥。他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