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理性看待甲型H1N1流感疫情
作者:丁海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44  更新时间:2009/9/30 8:50:0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继墨西哥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内地所有省市区均已报告甲流确诊病例。世卫组织警告:甲型H1N1流感比禽流感更可怕。甲型H1N1流感病毒早晚都会发生变异,使甲型H1N1流感能轻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一旦如此,那么它将给人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可以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不少国家已经形成了恐慌,那么,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养殖大国,该如何面对这场灾难呢?有关部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称,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形势严峻。
    其原因在于:周边国家疫情明显扩大;中国家禽以散养为主,不利于控制。最近国务院多次召开防控甲型H1N1流感会议,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单位也先建立了合作机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反思一下2005年以来我国禽流感从发生到有效控制的过程,会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疫情宣传要透明
    在2005年以来禽流感防治过程中,我国政府在疫情的处理上显然是较为有效、及时,也显得较为公开、透明。这是政府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发生危机并不可怕,尤其是这种天灾人祸,关键是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疫情,理解、支持政府采取的措施。在这一点上,过去我们有过不少沉痛的教训,也包括2003年非典初期发生的那些事情。
    或许正是抗击非典给我们带来了好的经验,在2005年禽流感袭击我国之初,我国政府就力主公开,也正是我们实行了公开、透明,采取了严厉的防疫措施,才使得疫情得到迅速控制。这进一步说明,国家在遇到公共危机的时候,越是透明才越是安全。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还会发现,我国的疫情处理机制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和脆弱。我国对危机管理基本停留在定性分析而缺少定量分析。另外,在西方发达国家,危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成果体现在立法上,如日本就有紧急事态干预法,而中国学界这方面的研究几无所闻,这自然也会使政府在处理危机时习惯于用传统方式,习惯于用人治方式。为了使危机管理走向制度化和高效化,法治显然是必要的。
加强公众危机意识教育
    在疫情危机中,公众自身是需要反思的。人们在2005年为什么对正常的禽类产品也敬而远之?
    甚至连鸡蛋也会一度销售不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公众的非理性情绪过大,缺乏面对危机的正常心态。
    在一个理性的社群里,谣言是很难盛行的。而在非理性情绪面前,不要说疫情,就是一件小事,都可扩散为一个社会危机。在2005年禽流感发生期间,不少地方流言纷纷,有说喝绿豆汤可以防人体传染禽流感的,有说放鞭炮可以避免感染的,还有的说弄几味草药挂在门前,全家人就能躲过灾难的。这类似是而非,令人哭笑不得的迷信做法之所以能够流传,能让一些人相信,恰恰说明国人的无知。无知的一个表现特征,就是对未知领域、未知事物既不肯去探索、去研究,又怀着莫名的恐惧,总是希望用最简单、最省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其实,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如何防治疾病无可厚非,但要讲求科学。 在预防禽流感非常时期暴露出来的种种无知现象,反映出教育薄弱的大问题。国民在科学知识、环保知识、法制知识等等基础教育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禽流感而显示出了可怕的"症状"。当前要特别提防和揭穿那些利用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恐慌心理乘虚而入,打着秘方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幌子,实则干着骗取人民群众钱财的违法勾当。因此,人们对来源不明的偏方、秘方,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不要相信一些江湖游医乱说,或相信有所谓的"万能方",得了病要及早治疗,没有得病也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必须构建农村"健康网"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病毒传播的形式和速度都发生了变化。随着人流、物流、商品流的迅速涌动,国与国之间的空间距离愈来愈小,阻遏病毒传播的空间屏障变得愈来愈脆弱;而人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也使得不同生物种群间固有的基因屏障不断遭受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国民的绝大多数,确保农民的身心健康,就是确保大多数国民的健康。
    但是在农村,实际情况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千疮百孔、残破不堪,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需要。在农村,农民为节约医疗费用,普遍存在小病不治的现象。不少农民小病不治拖成大病,最终又无力医治。在农村,有80%的人是死在家里而不是死在医院,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事实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医疗体系有过辉煌。这个扎根于最基层农村的公共卫生系统,采取合作医疗的形式解决筹资,"赤脚医生"处理最常见的疾病,为农民提供了最初级的医疗卫生保障。然而,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市场化的改革,使得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解体,享受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口覆盖率始终处在低于10%的水准。 接连出现的非典、禽流感给我们一次次敲响了警钟。毫无疑问,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农民织好"健康网"已是当务之急。
    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认识问题不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就很难建立,目前套在各层领导头上'一票否决'的紧箍咒很多,但并没有人民群众的生存方式、健康状态等指标,没有硬的措施和要求,口头再重视也难持久。其次,要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
    不少农村医务人员都说,目前,农村卫生医疗保健基本上都是在市场经济海洋里挣扎,不能把农村卫生投入完全限定在"分灶吃饭"的框框里。目前在不少农村,县乡财政困难是普遍问题,
    上级财政应该加大对乡卫生院、村卫生所的投入。三是要加强针对农村、农民的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宣传,而且不要做"表面文章",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上面风声很大,到了基层就无声无息了。农民在农村从事的是最繁重的体力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差。各级政府要组织人员总结他们的生活规律,创造出一整套适合农村、适合农民的健康教育方法,并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只有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了,才说明中国的健康教育过关了,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话题。
    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是人类的危机,同时也是人类反省、调整自己的契机。通过疫情反思我们的不足,调整我们的策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丁海霞)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