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猫吃老鼠的科学意义
作者:王艳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24  更新时间:2007/3/23 13:39:5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科学家们几百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不解。
      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了这一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穆勒认为,猫一旦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变成夜晚里的"瞎猫"。
     这是因为,有一种叫"牛黄酸"的物质能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可是猫不能在自己体内合成牛黄酸,如果体内长期缺乏牛黄酸,猫在夜间就会由"一目了然"变成"睁眼瞎",最后丧失夜间活动能力。但是,老鼠体内却有这种物质,所以,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黄酸不足,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夜视能力,正常的生存下去。
   穆勒认为,当今社会大城市中猫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一方面因很少或几乎不吃老鼠,这使它们的夜间捕鼠能力大大降低,而这种降低又使它们少食鼠肉。这样下去,现代猫的捕鼠功能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穆勒的研究成果一公布,立即引起了眼科医学家的兴趣。原来,目前医学界对一种"顽固性夜盲"束手无策。这种夜盲并非常见的由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至今不明白它的发病机制。于是,医生们设想,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也缺少牛黄酸,因而他们尝试让这些病人食一些鼠肉。
    经眼科生理检测发现,食用老鼠肉以后,病人眼睛中视网膜内的"视紫红质"数量增多了,由此使"有弱光感应的杆状细胞"的感光性能增强了,他们的夜视能力因此也增强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