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谁需要路遥文学奖
作者:武杰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8619  更新时间:2014/1/22 9:23:55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虱子多了不痒,奖多了不甜。”说起当下社会奖项的泛滥,作家肖复兴直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既有中国作协的4个大奖,也有中国作协全国性一级学会以及大期刊社主办的文学大奖;地方如果出了著名的作家,当地作协以他的名字办一个文学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同时全国各大期刊社、各行业主办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各类常设文学奖也是层出不穷

法治周末记者 武杰
       提起路遥,人们总会想起他根植于黄土的朴实与严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然而,在他过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之外的喧嚣搅动了他身后的“平凡世界”。
       去年1月8日,《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和收藏家高为华等发起设立“路遥文学奖”。发起人声称,该奖项为民间发起的纯文学公益奖项,奖金全部来源于社会募捐。随后路遥的唯一继承人、独女路茗茗明确表示,不同意目前设立“路遥文学奖”。
       今年1月8日,“路遥文学奖”在北京大学举行了正式开评仪式,并宣布首届路遥文学奖开奖时间定为2015年1月8日,奖金将来自社会捐款。
       两天后,依旧反对举办“路遥文学奖”的路茗茗委托北京市大器律师事务所发出律师函,要求高玉涛、高为华即刻停止“路遥文学奖”的设立及后续行为,立即停止所有以“路遥”名义或肖像进行的活动,并向公众澄清、向当事人道歉。

       “路遥文学奖”一路波折

       “都说人走茶凉,可路遥这杯茶二十年后仍然滚烫,他用自己的作品、人品、文品保持着这杯茶的温度。”路遥的弟弟王天笑在延安大学纪念路遥逝世20周年座谈会上的一番话曾让许多人动容。
       2012年12月1日,高玉涛也在北京鲁迅文学院组织了路遥去世2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路遥文学奖”的想法也在这次纪念活动中被提了出来。
       2013年1月8日,以路遥命名的“路遥文学奖”在京宣布启动。该奖发起人高玉涛、高为华各捐出20万元作为“路遥文学奖”的启动资金,在当天启动仪式结束时就已经有77万元的捐款。
       正是路遥的温度使得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引起了很多的关注。高玉涛说他的初衷很简单,因为喜欢文学的他,对文学的现状很不满意,胡编乱造的、脱离现实的、宣泄个人情绪的,等等,让人失望,而且今天文学越来越边缘化,不能给人正能量。所以,他希望“路遥文学奖”能面向整个汉语文学写作,坚守现实主义文学理想,鼓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提高汉语作家和社会公众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视和关注,推动汉语文学的发展。
       但是启动仪式后不久,路茗茗就公开表态不同意目前设立此奖项,也希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要为这个活动捐款、捐物。她认为设立文学奖项是很严肃的事情,运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比如,需要有作品的评审机制、对评委的选择和资金的管理等。万一后期出现了状况,不仅会影响父亲的声誉,也会辜负发起者良好的初衷。
       对于“路遥文学奖”启动仪式当天从民间募集的77万元捐款,路茗茗当时就表示用社会募捐的形式来设立用父亲名字命名的奖项,哪怕是公益性质的,都会让她和家人面临很大的压力。而且路茗茗认为如果父亲在世,肯定也不会同意这样做。
       “父亲对生活的平和心境,让他一直刻意地远离鲜花和掌声,对于这样一个朴实的人,他肯定不希望背上任何人情的包袱。”路茗茗说。她希望主办方能够尊重她和家人的意愿,停止这项活动。
       但高玉涛却认为,路遥的文学精神遗产,是社会的、国家的、民族的、世界的,谁都可以继承弘扬,这需要什么授权呢?“我把路遥的声誉,看得比我自己的还重要。”他强调道。
       在路茗茗及一些学者的反对声中,今年1月8日,“路遥文学奖开评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举办。随后,路茗茗便通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向媒体发出她给高玉涛、高为华二人的律师函。
       律师函称:“本律师受我国已故著名文学家路遥之女路茗茗的委托,就您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路遥的姓名、肖像,不正当攫取路遥的姓名利益,构成侵犯姓名权和不正当竞争之相关事宜严正致函。”路茗茗认为,对路遥的文学成就及其衍生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与设立“路遥文学奖”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淆,她不反对任何人以独立自有资金来研究路遥的文学作品。
       路茗茗表示,她反对他人借用其父路遥的名义设立所谓奖项、诱使社会上喜爱路遥和喜爱其文学的人士来捐款、捐物。她希望有关其父文学奖项的设立应当是在没有争议和没有质疑的前提下进行。
       但是高玉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他们并没有联系路茗茗,对于路家的想法,同一年前一样,不会成为阻碍“路遥文学奖”办下去的原因。

       “借奖圈钱”还是等“好作品说话”

       除了路家人,一些学者、作家也表达了他们的担心。
       路遥的生前好友、作家白描曾经质疑过这个“路遥文学奖”的专业性。他认为,一个专业的文学奖项必须拥有一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具有崇高威望和公信力的专家评审队伍。路遥文学奖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作为非文学专业人士,恐怕力有不逮。
       清华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肖鹰则更为直白地指出,他们(“路遥文学奖”发起者)就是在圈钱,“说是为了促进文学的发展,实际上有文学之外的想法”。
       由高玉涛等发起人创办的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授予一位福建企业家“路遥文学奖颁奖委员会主席”的职位,对此肖鹰颇为激动,评奖还没有开始,就让一个捐了100万元的商人,还是跟文学没有任何关系的商人,担任颁奖委员会主席,这明显是在贩卖头衔,借奖圈钱。
       在“路遥文学奖”的宣传上,肖鹰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肖鹰专门对这两年“路遥文学奖”的宣传内容进行了比较,“路遥文学奖”原来设立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及路遥文学研究6个奖项,奖金数额初定为100万元,然而一年后变成只评1个奖项(长篇小说),奖金则缩水到9.99万元。这样的变化让肖鹰质疑其办这个奖的可行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同时也怀疑他们并没有充分的资金支持。
       肖鹰曾被邀请参加“路遥文学奖”开评仪式,但他拒绝了。原因是,这个奖项没有得到路遥直系亲属的认可,“文学也是人学,首先要尊重路遥的家人”。
       但高玉涛显然并不认同肖鹰的看法。“奖都还没评呢,怎么能说是烂奖呢。”高玉涛对肖鹰的评价不满地说道。
       对于奖项设置的一变再变,高玉涛表示那正是严谨的表现。“2013年年初提出的只是一个初步方案。之后各方提出了很多质疑,一年内我们召开了4次专家研讨会,到今年1月8日正式公布这个条例,是采纳了各方意见的。”高玉涛解释道,“当时说是设6个大项,但我们要搞出特色,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学水平和实力,需要长篇小说才能够体现这种宏大课题,其他的不是我们关注的范畴,所以后来就变成一个奖项了。”
       对于奖金的设置,高玉涛也给出了他的说法:“我们专家研讨会反复预测,审视这几年长篇小说创作的情况,认为2014年不一定能出现特别精彩、有高度的长篇小说,当然这只是猜测,有可能会有好作品,这是其一。其二,路遥文学奖是非常朴实的,有长远发展目标,要走向国际的,我们要把重点放在精神鼓励上,不一定要用大奖金砸出去。但奖金我们会逐步提高,也许我们颁奖的时候就提高了,现在9.99万元只是最基本的基数。”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表示,一般获奖的作品会更容易受到读者的关注。他也相信,高玉涛等人热心推动文学的心意应该是真诚的,同时也要相信评委的专业能力,等“路遥文学奖”选出作品以后,好作品自然会说话。
       而此次,“路遥文学奖”设立专职评委,正是高玉涛的创新之一。这些评委来自国内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虽然高玉涛不愿意透露这些评委的名字,但是不久前,他已经给这些评委开出了阅读作品的工资,共计4.5万元。这些候选作品则来自专业的文学杂志刊登的小说和出版社出版的作品,经过第一轮3到5位,第二轮5到7位评委的评定,而后选出获奖作品。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