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原为导演炒作,“包子西施”伤网友心
作者:肖腾  文章来源:重庆商报  点击数8728  更新时间:2012/7/17 8:24:0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炒作过程揭秘

  “包子西施”是如何骗了大家的爱?

  “包子西施”出现后,也出现了无数网络传言。直到真相曝光,网友才发现:传言中那个美丽清纯、身世不幸却自强乐观的“包子西施”,原来只是美好的想象。

  步骤一:塑造哑女坚强形象

  7月10日凌晨1点半左右,网友“皇家饿狼”在猫扑发帖《关于“包子西施”的一些内幕,是你们不想知道的》,帖中称:“包子西施”今年20岁,小时候打针变成了哑巴,家里无钱治病,只好带着她到北京开包子铺谋生。“美丽清纯、身世不幸、自食其力”成为“包子西施”的标签。很多网友还表示要去北京,只为到女孩家里吃一笼包子。而后,得知真相的网友纷纷指责炒作者“践踏了大家的同情心”。

  对此,高翔表示,自己并没有发布过这条消息,纯粹是“皇家饿狼”造谣。“这个消息一出来我就注意到了,但我们没有制止,因为这个帖子影响很大,我们也想借它造势。”高翔说。记者试图联系“皇家饿狼”,但始终没得到回应。

  步骤二:借力重庆国际小姐

  此外,就在“哑女传说”初现端倪时,正值重庆国际小姐三甲被广泛质疑,“包子西施”是个重庆女孩的传言更让事件迅速升级。急于给重庆美女正名的网友纷纷拿“包子西施”与国际小姐进行对比。事件曝光后,网友“歹鼠”说:“重庆三名国际小姐的确寒碜了些,但要说包子西施比她们漂亮就实在矫情。”

  高翔表示,在7月12日,自己就在猫扑发帖《包子西施PK重庆小姐三甲》,给网友造成一种“包子西施是重庆人”的印象。

  反思

  透支真情,信任感更缺失

  记者所在媒体官方微博发出炒作真相后,网友“宝中堂”评论说: “早怀疑是网络炒作,这种手法已经不新奇了。只要看到一群人疯转一个偷拍的所谓生活美女,十之八九有幕后推手。真正网友自己拍的,能转到你面前的机会微乎其微。”“白血病美女”、“南大第一美女聘保安”……一张普通的美女生活照照片,遇上具有“超能力”的微博,邻家打工妹也能瞬间变白富美。可是最后无一例外被证实为炒作,公众的底线被一次次挑战。所以,当大家得知“包子西施”其实是微电影女主角时,失望、愤怒的情绪难以言表。

  “好疲倦,随手扔了桌上的包子,微博真是个造谣的好地方!”或许网友“夏天_八哥”略带幽默的回复却道出了大多数网友无奈的心声。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蔡斐博士告诉记者,微博是一种快餐式的碎片传播,信息传播速度快且信息含量不大,网友在接受过程中,往往不加思考,因此很容易误信微博谣言。在这种新型传播形态下,由于监管的滞后性、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给了不少人可乘之机,虚假信息往往屡禁不止。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侯锷也认为,屡屡现身的虚假炒作事件,从根本上伤害的是人性对真善美的渴望与真情付出,也会让公众的社会公德的底线屡创新低,更缺少信任感。

  博友请自省,你也可能是推手

  昨日下午,北京某网络推手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包子西施”之所以成功,一是因为女主角的特质很明显,其次在于介入的时间点恰到好处,“炒作团队背后至少千人规模”。

  微博是社会化媒体传播形态中开放程度最高、参与范围最广、门槛也最低的一种“自媒体”,侯锷说,公众往往忽略了微博“转发”按钮的本质就是启动“传播”。网友不自觉、不自知地被炒作团队利用而充当了连自己都不愿意相信的“推手”角色。

  要呼唤微博公信力的回归,需要大家面对微博信息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增强对网络信息的思辨和鉴别。“如果每一位公众都有参与社会传播的公民责任意识,这个微博的公信力建设就会大大提速,垃圾微博、炒作微博就会大大减少直到没有市场”。侯锷说,微博网民应当在屡屡被炒作所“调戏”中去自省,受伤是成长和成熟的必由之路。

  蔡斐也表示,微博的公信力,依靠纯粹的政府监管是不可行,也是不恰当的,它需要广大网友和微博网站双方共同努力。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