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政府部门一些压力”
在一些人看来,林孝东等人的这次冬泳其实是“作秀”。
对此,林孝东强调会员们“就是想在家乡找一条比较干净,可以游泳的河流”。据他所说,这个决定是在一次聚餐时决定的。
林孝东认为,要在家乡的河流中集体游泳,意味着可能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给政府部门一些压力”,促进他们对治水、环保的重视,而不是“治理好几年之后,过几年又放任自流,让河水继续变坏”;二是,让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不再随手往河里扔垃圾、排污。在他看来,这两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也是此次冬泳的深意所在。
“搞好环境,不是靠一个部门,而是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参与和努力。”林孝东说。
身为冬泳协会秘书长的伍长松则表示,这种特别的冬泳活动“计划每年都搞一次”。
事实上,在“温州50多位老板下河游泳”的新闻出现之前,仙降的河流早得到过舆论的广泛关注。
2013年2月16日——正好距离此次冬泳事件一年前,浙江省瑞安市仙降金光村人金增敏发微博,“悬赏20万”请环保局长下到“金光河”游泳。当时,金增敏是杭州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事件引起多地“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的浪潮。
在金增敏的“悬赏”微博中,配有“金光河”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这条河流的河水并不深,很窄,河面几乎被一次性餐具、破旧灯笼、边角料等垃圾覆盖。
也是在此次“悬赏”风波后,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决策,掀起新一轮的治水风暴。
“罪名”归谁
2月22日,法治周末记者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来到这条曾倍受关注的“金光河”边。事实上,所谓的“金光河”名叫金家堡河,起点上河,终点金光村,全程1450米。
记者看到,尽管金家堡河仍然不算清澈,但河面已经几近明亮,看不见黑泥。近处,并没有明显的油污和漂浮物。只有在远处河面区域仍有些许污染物附着在水面上。站在桥面上的记者,也并未闻到明显异味。
据当地人介绍,和原来的“黑臭河、垃圾河”一同消失的,还有河道两岸的违法建筑。不过,路边用于做鞋的边角碎料仍然堆积在那里,隐隐散发出刺鼻的味道。
这些在仙降几乎随处可见的边角碎料来自胶鞋厂。由于当地的产业形式较为粗放,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制鞋边角废料。
作为全国有名的胶鞋基地,仙降有2000多家企业,以生产胶鞋、箱包为主。也正是众多的胶鞋厂,为仙降吸引来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
有数据显示,2013年,仙降本地居民4万多人,外来人口却达8万人左右。
仙降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租住在本地村民的老房子里,以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等地人居多。
采访路上,出租车司机刘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这个时候,大部分回家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都返回仙降了,他指着一些周围较脏乱的老房子说,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就住在那里。
在这些老房子的外面,用竹竿晾晒着各种颜色的衣物,与街对面新起的鞋厂楼房相互映衬,展现着这个财富急速增长却不均衡的地区现状。
在林孝东看来,造成仙降污染的,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他们并不在意环境质量。
“我们这里进行环境治理,要求把垃圾放在固定的地方,会有清运人员定时清扫。但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并不会执行。他们可能还是会把产生的垃圾,用袋子装一下,直接扔下楼。我们也无法判断这是谁扔的。他们都不会承认。”林孝东说。
在林孝东看来,现在村民和工人的环保意识仍不够,但是要改变人的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你现在制止他们破坏环境的行为,他们会觉得,你管得了我那么多!”
一些胶鞋厂负责人解释,自己的工厂遵守了当地环境治理的相关规定——工厂产生的胶鞋边角废料大都会堆放在路边固定的地方,以便环卫人员清理。
仙降街道办事处分管农业和水利的副主任陈学仕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目前,仙降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该地的承载量。环保部门对仙降的河水做过鉴定,河水中没有化学、重金属等危险品的污染。河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鞋厂生产的固体边角料以及外来人口的违章垃圾排放。
“当地的胶鞋厂,只是用河水冷却‘胶’,并不会对水造成化学污染。”陈学仕说。
2013年,“悬赏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之后,仙降的胶鞋厂老板背上了工业污染环境的“罪名”。在陈学仕看来,这个“罪名”实在是有些冤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