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女生赴中纪委举报、上网爆父亲6楼住妻1楼养妾
作者:刘 卓  文章来源:法制周报  点击数1827  更新时间:2006/6/20 17:55:43  文章录入:李堂平  责任编辑:李堂平

      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父亲突然提出离婚、母亲指责其父在外“包二奶”,而濒临崩溃的边缘。2004年,年仅17岁的女高中生汪芳(化名)擦干眼泪,抱着“拯救父亲出深渊”的念头,提笔向中纪委写举报信,后来还带着母亲两次远赴北京“告状”。

  父亲最终还是没有“回头”。在距2006年6月18日——父亲节仅10天的日子里,仍期盼父亲回家的山东济南某高校女生汪芳,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由大学生自主设计的“反二奶网”(即家庭反腐败网),当作送给父亲的特殊“礼物”,并以此声援有相同遭遇的人。两次上访中纪委,自费创建全国首家“反二奶网”,这名大一女生为何如此执着?事件背后是否另有隐情?为此,《法制周报》记者赶赴山东,追寻事件真相。

中性打扮表情冷峻

  6月14日下午2时30分许,艳阳高照下的济南,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莫名的躁热气息。记者敲响该市甸柳小区内一间房子的大门,汪芳的母亲刘喜丽(化名)带着山东人特有的热情和憨厚,将记者迎进了门。

  眼前的两室一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地板上的油漆斑驳不堪,客厅左边是刘女士的卧室,房内的一台电脑特别显眼,而隔壁房除了一台旧彩电外,就只有两把椅子和一张木板床。此时,一名身穿黑白T恤、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孩正聚精会神地温习功课,其中性化的打扮和不苟言笑的冷峻表情,显示出她特立独行的性格和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这便是汪芳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反二奶网”当节日“礼物”

   因为当天下午学校没有课程安排,汪芳便早早回家了,独自躲在闺房学习,“钉”在椅子上已经两个小时了,连午餐都没吃。

  记者提出要见识一下她创建的“反二奶网”,只见汪芳麻利地打开自家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着,仅数秒钟就弹出来一个网页,上方“女儿在校告嫖娼 父亲不如西门庆”这14个金黄色的大字,在红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打眼;中间是一张“铁拳”图片;另一旁是“匡扶正义、鞭挞邪恶、依法举报、服务万户”的十六字网站宗旨和山东省某厅办公大楼的照片,下面则是一些汪芳举报父亲包养二奶的材料。 “父亲节就要到了,这是我送给爸爸的特殊礼物!”汪芳低着头一脸无奈地说道,简单的话语中依稀残存着些许对父亲的思念。

  汪芳告诉记者,她已于本月向当地法院起诉,要求父亲支付近年来的抚养费等,而当地法院已经受理此案,不久将会开庭宣判。

  汪芳告白:我现在非常恨那个女人,是她的介入,让我爸爸和妈妈离了婚,一个幸福家庭全毁在她手上。我也恨爸爸,他竟能撇妻弃女,太狠心了,不把爸爸告倒我誓不罢休!
  “如果将来爸爸进了监狱,我会去监狱看他,因为他永远是我的爸爸,但我不允许他在外面包‘二奶’。”留着齐耳短发的汪芳依然带有高中生的影子,谈话间还有些许腼腆,但谈起父亲的事情,这位19岁的大一女生却显出了要与其“斗争”到底的决心。

曾被誉为“模范夫妻”

  谈起往昔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沉默的汪芳打开了话匣子。

  汪芳的母亲刘喜丽是济南市人,在济南市一中等专业学校工作。现年45岁的父亲汪知之在山东省某厅任职,母亲刘喜丽与父亲同岁。

  刘与汪从1983年经人介绍认识,那时汪在解放军驻济南空军某部服役,经过两年恋爱,于1985年10月结婚。1987年,两人爱情的结晶——汪芳呱呱落地。1992年,汪因腿疼卧床一月,刘喜丽陪护着天天端屎端尿。

  1998年,汪转业到山东省某厅,夫妻俩一直相敬如宾,甚至被亲友誉为“模范夫妻”。一名知情的邻居告诉记者,汪知之在部队时,经常中午赶回家给刘喜丽娘俩做饭,傍晚下班回家还抢着买菜做饭。汪对女儿汪芳的疼爱更是众所周知的,汪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女儿外出打羽毛球、散步等。

六楼住妻一楼养“妾”?

  然而,2003年9月12日,家中开始出现“不和谐”的音符。那天中午,汪芳如往常一样哼着歌儿进家门,汪知之正在闷声吸烟。“我和你妈妈没有共同语言,我想让你转告你妈妈,大家分开一下会好些……”汪猛吸了一口烟说。听到这样的请求,汪芳一下子懵了。当晚,汪知之没有回家吃饭,而下午回家的刘喜丽从女儿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时,母女俩抱头痛哭。

  “刚开始不知道,他竟然搞六楼住妻一楼养妾的荒唐事情!”刘喜丽愤愤不平地说。当时,汪知之经常出现早出晚归的异常举动,2003年10月24日上午,凭着女人的直觉,刘喜丽在与自家仅一楼之隔的15号楼的2单元301室里堵住了丈夫汪知之和一个40多岁的女人,随即与丈夫发生争吵,和丈夫在一起的女人见此情景跑掉了。后来她了解到,那间房子是汪知之通过中介公司租下的。更可笑的是,此前汪知之和那个女人一直住在自家楼下的101室。原来,101室是汪知之同事于某的,一直闲置无人居住。2003年3月,汪知之找到于某要了两把钥匙,从此汪知之就和这个40多岁的女人在一起同居了6个多月。
  事发后,汪芳在举报父亲的材料中写道:“据我们事后了解,那段时间,我爸爸晚上经常带着一个40多岁的农村妇女进出山东省某厅办公楼,单位有人问起,我爸爸都回答:是小姨子。但我妈妈是济南人,没有妹妹,哪儿来的小姨子?”

女儿不再相信婚姻

  这个家庭的不幸还得从一场奔丧说起。刘喜丽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她发现汪所包养的“二奶”叫李英,今年40多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住安徽省亳州古井镇,丈夫叫牛礼。2001年3月,汪外婆去世,回家奔丧时结识李英,随后就“勾搭”上了。

  汪芳说,李英来济南后,其父依靠业务关系还给她找了一份工作。父亲把李英领到济南后,李英于2003年11月28日向老家的丈夫提出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来,李的丈夫曾到山东省某厅反映情况,但都没有结果,无奈,李的丈夫就把两人的丑事写成文字,在济南满大街张贴。“爸爸的丑事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做人!”汪芳边说边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自从家中出事以后,原本喜欢与同学说笑的汪芳,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再也不主动与同学们交往了,“我甚至不想跟别人讲话,完全把自己包裹起来!”汪芳回忆,当时,她每天清晨7时到学校,自己坐在教室里复习功课,除了上厕所外,她从不离开自己的位子。

13413989_2006062009011992036600.jpg
女生在对自己的“反二奶”网进行维护

  “我不再相信人了,特别是害怕婚姻!”当记者问及其父亲的事情对她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时,汪芳如此坚毅、冷漠地回答,目光中透射出绝望和无奈。

“白头”木偶感动主审法官

  刘喜丽介绍,2003年10月24日上午,汪知之与情人在一起时被她发现后,于当天晚上回家把家里的存折及自己的工资卡拿走,此后,再也没有回过家。

  2004年2月16日,汪知之向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要求法院解除自己与刘喜丽的婚姻关系、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这时的汪芳还在读高中。开庭当天,17岁的汪芳给法官送了一份礼物:一对相亲相爱的木偶老头、老太太牵手坐在摇椅上,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看着这份童心十足的“重礼”,法官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孩子对父亲执著的爱。2004年4月9日,法院判决:不准汪知之与刘喜丽离婚。

  2004年11月1日,汪知之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解除他与刘喜丽的婚姻关系。

  面对丈夫的无情,刘喜丽多次找到丈夫谈心:“你要不想离,要是那女人逼着你离婚,我帮你做那女人的工作。”同时,刘喜丽也请求亲戚、朋友、汪知之的战友帮忙做工作,但都不管用。

  母亲的良苦用心,汪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父亲的冷漠、狠心也让汪芳心痛。为了让爸爸“迷途”知返,汪芳试图用亲情感化父亲,2004年10月27日这天,她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了牛肉、水果及其他食品,心情忐忑地来到父亲的办公室,想一块吃顿饭,缓和一下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这一天是父亲43岁的生日。但父女俩没说上几句话,汪芳就把话题扯到了“那个女人”身上,父亲一听就不高兴了,立马与女儿吵了起来,结果是不欢而散。

    后来,汪芳又陪婶婶看望父亲,这次,父女俩还是因“那个女人”吵了起来,而且吵得很厉害。据汪芳回忆,当时气急败坏的父亲差点用刀捅了她,幸亏婶婶拉住,才逃过一劫。

上中纪委状告绝情父

  “这些都不重要,他这样我也不记恨他,因为他是我爸爸。给我伤害最大的是他包‘二奶’的事情,因为我从小到大都崇拜他,这让我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汪芳说。

  2004年,在多次努力无效的情况下,汪芳抱着“宁毁爸爸的前途,不毁这个家”的思想开始了举报,先是到父亲所在的单位反映,再到山东省纪律检察委员会举报,后来又提笔给中纪委写举报信。2005年6月13日,高考刚结束,汪芳就冒着酷暑连夜搭乘火车赶赴北京中纪委举报。当汪芳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后,负责接访的工作人员无不愤慨。汪芳至今记得:“那个挂着115号胸牌的阿姨真好,她告诉我要有文字材料。”中午,汪芳一个人来到中纪委门前的台阶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父亲包养“二奶”的情况。

  汪芳举报父亲包养“二奶”的材料,引起中纪委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亲笔批示,要求山东省纪委、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严肃查处。

  这期间,汪芳也一直期盼着奇迹出现,一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举报,组织上能正确引导父亲改正错误;二是希望爸爸良心发现,回心转意。

  2005年10月28日,在期盼中度日的汪芳真的绝望了,法院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判决汪知之、刘喜丽离婚。

  2006年2月8日,汪芳又一次乘火车来到北京,走进中纪委的大门,在举报材料中,汪芳写道:“强烈要求中纪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50条、第152条、第154条之规定,调查处理我爸爸,开除其党籍。”

打工筹建“反二奶网”

  “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但我会坚持下去的。”汪芳告诉记者,向有关部门反映父亲的情况,可以是多渠道的,网络就是时下深受关注的一个途径。去年底,她在同学帮助下建立了一个网站,但无合法的资质。为此,她利用课间休息,在学校电子阅览室筹建网站;周末白天外出搞化妆品促销,一站就是9个小时,回家后再继续做网站直到深夜。“这样做不累吗?”记者问。“我长大了,该学会养活自己了!”汪芳坚定地回答。上周三,汪芳再次来到北京,找到有关部门负责人,使其网站通过了“验收”。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