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制网讯(特约撰稿 王艳坤)“有人欣赏你很久了却不敢跟你说,已把留言传到信箱里,转发此短信到995583××就能看到”。这是近日孙先生的手机接收到的一条短信,由于以前有过刻骨铭心的上当经历,张先生把短信删掉了。他知道,如果贸然回信,没准就会被认定订购了什么服务,随后就要每月支付价值不菲的服务费。
其实,类似这种带有诱惑欺骗性质的短信,不少手机用户常常能收到。什么“我是大学生××,现在寂寞无聊,希望与你聊天,”什么“拨打××××电话,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一而足。几天前,有的手机用户还收到这样的短信:“尊敬的用户,你的信箱已经爆满,请发短信至××××号查询你的信箱情况。”可笑的是,王女士收到此条短信时,手机里总共只有两条短信。
据了解,过去不少手机用户由于不明原因,胡里胡涂地上了当,但吃一堑长一智,多数人表示不会再上这些陷阱短信的当了。手机用户刘先生说:“病毒的肆虐会让人增加了免疫力,现在我对来路不明的短信是扫一眼就立即删掉,对短信形式的广告也是一概不信。”他说,“这种做法跟坑蒙拐骗简直没什么两样,我们只能提高警惕,紧紧提防,尽量不上他们的当。”
无独有偶,近日,不少商业银行接到客户来电,反映自己从未到过某地,手机短信却显示在该地使用了银行卡。对此,专家提醒客户,此类短信是诈骗手段,不可贸然回电,应尽快与信用卡的所在银行联系。
据专家介绍,不法分子发来的短信多为“您在××地持银行信用卡消费××元,已授权通过,授权码×××,如有疑问请拨电话联系”;或为“恭喜您在××地持银行信用卡消费×××元,并随机抽奖赢得×××元大奖,请即回电查询”等。若客户回电查询,对方会假借“您的账户很可能已经被别人盗用”的名义,骗取用户的个人银行资料或诱骗用户把钱财转移到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里,即骗子的“私人账户”。
专家提醒客户:如果接到类似短信,请首先向您办理信用卡的所在银行热线进行查询,千万不要贸然泄露个人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都不能同时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和银行卡密码;其次,不要轻信别人的语音指令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要及时与银行联系,以取得银行发卡部门的专业帮助,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