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企业尚在观望
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华银地产集团董事长庞文剑最近一直在关注有关京津冀一体化的进展,每次看到新闻他的嘴角都会扬起一丝微笑。虽然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早在十年前就已提出,但如今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他知道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影响。”在庞文剑看来,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周边宜居宜业的城市将获得长足发展,对于各地企业,这也是一个应紧紧抓住的机遇。
华银瞄准时机“领跑”
庞文剑也是说到做到,他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在当前一体化大背景下,华银地产的主要工作重心都放在了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加速“京涞新城”项目的建设。 从涞水县城北行15公里,就可到达“京涞新城”项目所在地。 据庞文剑介绍,京涞新城是华银和涞水县政府进行的合作项目,将在涞水打造一个对接北京的产城一体化园区,承接首都企业迁移和疏解首都功能,他多次强调,这一项目并非此番大背景下“草率”提出,而是在两年前就已和政府达成了共识。 庞文剑笑言自己是有“先见之明”的,虽然一体化概念多年来未有实质进展,但他始终认为这是今后的大势所趋。2007年,他选择将企业总部和工作重心放在涞水就是看中这里的地理优势。 涞水,毗邻北京市郊西南边缘,距北京市中心90公里,与北京房山区仅拒马河一河之隔,与房山区、门头沟区接壤长度有110多公里;同时涞水全县1650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有发展空间优势,“和北京临近的中小城市,必须积极‘找北’,借势北京发展。”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庞文剑笑着说,近些年涞水已在依托北京逐步发展,目前建立起廊涿高速、张涿高速和张石高速3条对接北京的高速路,此番一体化的提出也加速了京昆高速涞水至北京段的修建,预计今年9月通车,修通后北京到涞水的距离仅50多公里,增加了对接北京产业转移、服务北京的便利性,真正融入北京半小时经济圈。 据庞文剑介绍,由于起步规划较早,目前京涞新城项目已完成175平方公里整体新城规划,22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和4平方公里起步区修建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并规划了涵盖商务、物流、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等八大园区,去年8月项目已开始施工,近期将完成园区10公里的路网建设。 此轮一体化推进让庞文剑加速了京涞新城的项目,他表示目前已开展招商工作,签订正式入园企业和意向企业有60多家,包括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产业项目。 “抓住机会,但更要重质量。”这是庞文剑提出的要求,他指出京涞新城的产业转移更强调产业延伸、升级和产业创造,为避免造成二次搬迁带来的影响将尽量减少搬离式的产业转移,同时对高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并限制。 “一体化下北京企业外迁,自然也有外地企业想要进入北京。”庞文剑打算借助一体化的有利时机,吸引更多意图进入北京的河北产业入驻,“今后外地企业进驻北京会越来越难,我希望园区能吸纳更多北京的优势资源,为想要进入北京的企业提供对接机会。” 相比保定区域内的其他城市或唐山地区,多年来涞水县的产业发展并不多,这也使得涞水比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更好,庞文剑在规划利用涞水当地的生态优势,打造一个适宜居住的商务休闲居住区来承接到这里投资发展的企业员工,并以此作为本地特色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多数地方企业按兵不动
相比华银地产的动作,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在当前很多企业还处在按兵不动的状态。在廊坊设有生产工厂的新加坡RH能源有限公司执行主席王海荣在接受法治周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具体政策还没有出台,企业还要观望一阵”。 在王海荣看来,一体化背景下,很多城市的宣传和税收、土地价格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确容易让企业“心动”,但他强调“面对机遇,企业不应盲目,不论是转迁还是扩大投资规模都应充分把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意向转迁的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分析后再做决定”。 “炒得很热的地区未必就是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地方。”王海荣就表示自己的企业目前并没有去前段时间被热炒的保定市投资建厂的打算,“廊坊相比保定市离港口更近,且拥有首都第二机场这样的空港资源优势,我们是做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的企业,运输优势更适合公司发展。保定历史悠久,教育资源丰富,可能更适合一些科研类机构和企业入驻”。 “一体化对企业是机遇,同样是挑战。”王海荣直言,虽然一体化的推进还有待时日,但可以预见推进过程中企业将面临一些影响。 “一体化下会有更多企业涌入,城市的商业需求会更大,出于城市发展要求,部分当地企业可能会面临本地迁移。”不久前RH能源就和廊坊政府达成协议,企业在廊坊的工厂从以前所在的商业区搬至工业区,原有厂址建设大型商场。 王海荣对此表示理解,他认为遇到这种情况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规划,政府也要给予企业相应补偿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像我们这次迁址政府就给了置换补贴,搬迁和误工等费用”。 此外王海荣强调,企业大量进驻将对本地企业形成竞争压力,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升级完善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可借此契机寻找新的商业伙伴和优质人才,进一步发展。
京企外迁积极性不高
在一体化推进中,北京企业外迁将逐渐成为趋势,4月16日,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原料药碳酸氢钠项目整体搬迁转移到河北省邯郸武安市,成为此轮京津冀一体化下北京市第一家外迁的企业。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一些北京企业对外迁热情不高。周边城市在税收、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与北京存在差距,是企业外迁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体化发展说到底也是京津冀三地基础设施、基础服务的一体化,当前北京周边各城市应借此背景积极发展建设本地的基础设施服务等内容,国家也应尽快出台一体化整体规划,进行统一布局。 胡星斗认为协同发展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整个空间发展格局统一规划;二是经济政策上一体化,在投资、贸易、产业发展上,相互之间不设置壁垒,协同发展;三是社会政策服务一体化,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政策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如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不比北京差,还拥有地价和劳动力等优势,相信很多北京企业会主动选择外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此表示认同,但他指出北京周边地区一体化建设还有待时日,目前可率先对先予迁出的企业给予鼓励优惠政策,比如让外迁企业员工依然保留北京户口,享有北京社保、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待京津冀一体化逐步发展后,各地差距会逐渐缩小,并最终实现一体化下的同等待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