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连读到两则新闻:一则是,10月16日中青在线的一项调查显示,年轻人患上了“小康婚姻财产焦虑症”,57.2%的人青睐婚前公证。
一则是,河北“爱滋女”闫德利,在博客中自曝有279个电话号码的“性接触者通讯录”,并称自己于今年9月初被检查出感染艾滋病。(10月16日中国新闻网)
笔者对闫德利事件将信将疑。信其如此多的电话号码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疑其可能以此抄作寻其三个月前离她而去的未婚夫。
但她的社会效应在于给嫖娼者敲了一次警钟:人一旦有了钱,还要珍惜身体,别去沾花惹草,还是记住那句歌词“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说不定什么时候,花钱惹了一身时下无法治愈的艾滋病。
年轻人其生逢时,比起父辈来,沐浴着小康社会的阳光雨露,属于小夫妻的高档、高额家产越来越多。但笔者以为,要焦虑的不要总是婚前财产,而是不要染上另类小康“富贵病”赌吃嫖遥,要加倍珍惜属于自己的无价之宝——身体。因为,人的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那怕亿万财产,只是身外之物,属于你,属于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是物质不灭,二是物理运动,只是不同人占有而已。想开了,就是那么回事,相声界名人侯家遗产之争,争来的遗产早晚还得成为新的遗产,为他人所占有。
异性之间的“买”与“嫖”,是阴暗角落里的皮肉交易,它违反法律和道德,影响我们所处社会制度的应有形象。靠不道德挣来的金钱,靠不道德获得的洒乐,都不可能永恒为私人占有。但是,一旦染上艾滋病等严重性病,就有可能终生遗憾。
“爱滋女”事件,无论她个人持何种目的,无论其造成社会恐慌的负面效应是否应负法律责任,但不可小视她对有恃无恐的嫖客,应该说敲响了死亡威胁的警钟。(孙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