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京副中心为何花落通州
作者:陈霄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2156  更新时间:2015/7/22 10:37:2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bjb

为什么是通州

    现在,点开通州区政府官方网站,最醒目的是一张通州全景图,图片上标示的粗体字是“北京城市副中心 承载北京未来发展”。

    反应速度同样快的还有城市广告,运河边上荒草未除的地段换上了新的巨幅广告牌,打着同样的“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标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于一个两年前人均GDP还排在全北京16个区县倒数第三的地方来说,通州的副中心地位来得有些突然。

    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解释的原因是:“通州是京津冀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其脱颖而出,有其历史和现实因素。”

    王飞承认,聚焦通州,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深入的思考。

    来自北京市规划委的资料显示,通州的定位近些年经历了几次演变。

    1993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其中通州的定位是北京卫星城。

    2005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通州被定位为“面向未来的新城”,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

    该规划同时提出,在通州预留发展备用地,作为未来行政办公用地。

    到2012年时,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落实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通州的城市副中心地位被首次提及。

    2014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到北京视察时提出“结合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做强新城核心产业功能区,做优新城公共服务中心区,构建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的格局”。

    由此,通州进入全面提速时期,运河核心区、文化旅游区等重要功能区的建设全面起步。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总的来看,通州已经具备承担市行政副中心发展建设的坚实基础”。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说。

    很多人将通州的入选归结为地理优势——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北京唯一同时接壤天津和河北的区县,通州的优势很明显。

    尤其在传闻即将成为北京市政府新迁入地的通州潞城镇,除了是长安街延长线的最东端之外,更是直接紧挨河北。

    不过,在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看来,通州被定位为副中心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早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前,北京就已经把通州确定为副中心了。而且这是北京内部的调整,与疏解首都功能也没有什么关系。”张可云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他解释,解决城区人口密度过大的两个办法,一个就是内部调整,从城区搬到郊区,另一种就是向城市以外的地方疏解。

    “但北京市政府不可能搬到外地去。”

    不过,张可云认为,通州不是北京副中心的最佳选择。

    因为北京市政府搬迁到通州后,会大大加剧通州与城区之间原本已十分紧张的交通压力,而且通州人口密度已经较大,此举也会对通州未来的人口形成压力。

    “不过,现在讨论这些已经没意义了。”张可云说。

    相反的观点则认为,通州是连接北京、天津、河北的重要枢纽,是整个京津冀的核心区。

    北京的区域特点是,北部是生态涵养区,西部多山缺乏空间,南部已规划新机场建设,那么只剩下东边作为行政功能疏解的最佳之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