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停会所并非万事大吉
作者:陈霄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839  更新时间:2014/1/22 9:31:37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在住建部发文要求加强公园建设管理半年之后,地方政府陆续有了实质性的举措。1月15日,北京市政府要求,将市属公园内的私人会所、高档娱乐场所一律关停。次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发通知要求全面清理整治全省公园景区内的会所,包括西湖景区在内的多家会所随即应声关停。
       继中央的八项规定之后,公款吃喝之风明显得到遏制,但精明的商家却从中发现了商机,北京一家公园内的高档会所经理就宣称,选择在此用餐,最重要的是“绝对安全”,藏身于公园之中的秘密会所,将公款吃喝寻求避风港湾以及其他无法见光的需求,就此无缝对接起来。
       在反腐持续了一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已经朝着更细致、更全面的方向推进反腐,向私密性、广泛性、隐蔽性的腐败进行严厉打击、一查到底。从之前住建部通知中的“开展专项检查”、“提出处理意见、责令限期整改”到现在的“一律关停”、“全面清理整治”,本次对国内公园会所的清理是动了真格。
       目前,北京和浙江两地带头实干,的确是为了还园于民,让公园名符其实地姓“公”。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长期存在的顽疾革除,却与当下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的持续深入密不可分。在北京的清理行动中就公开表明了这一目标——市纪委牵头园林绿化、公园管理等单位全力推进“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工作。
       但是,不遗余力地反腐也好,还是还园于民也好,都不能只靠一声关停令而万事大吉,还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巩固成果。
       首先,为公款吃喝等腐败行为藏污纳垢的公园会所或关停或整改了,商家的损失自不必言,然而长期以来谁在支撑这样的市场需求?哪些人助长了这些天价会所的存在?如果此前确实有利用公款违规吃喝接待的情况且长时间存在,这些行为是否应当受到追究,而不是简单一关了事?
       其次,会所之所以盛行,与其远离普通消费者视线具有相对的封闭性、私密性有关,会员在会所里的消费难以被外界察觉。运行的不透明,加上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监管的缺失,官员在会所的行为难以查处。
       此前媒体报道称,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的一份调研报告就指出,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一些官员已提高警觉,直接收受钱财等传统的职务犯罪形式开始被摒弃,而在一些高档会所进行隐蔽性消费成为腐败的变相形式。
       现在反腐的触角既已触及公园会所,就不妨以此为契机,将法律的空白之处尽快填补,强化监管,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将会所类腐败一反到底。
       众所周知,公园会所只是众多会所之一,仅是同类高档娱乐消费场所的一小部分,公园内的关停了,难保公款吃喝转战其他场所。说到底,反腐各个击破固然大快人心,但从长远来看,还需建立反腐的长效机制。
       当然,在此过程中,亦不能忽视公园此前一直叫苦连天的困境,出租场地建会所等营业场所实为无奈之举。要保证公园姓“公”,仍然需要政府对其公益服务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统筹规划以及资金投入。否则,即便禁令下得再多,也难保关停了会所之后,又再冒出其他五花八门的“所”来。
       北京和浙江的清理整治行动开了个好头,估计今后也会有其他地方陆续跟进,但治理公园会所,真不是一关了事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