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奶粉门”时代的购物原则
作者:--  文章来源:搜狐博客  点击数1008  更新时间:2008/9/22 9:32:2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下午和某教授一起去超市购物,两人不约而同地在奶品柜台前停下。
  估计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的不在少数,如果原奶基地被污染,那么各种产品都难幸免。这次,中国的奶业可是遭受重创了。教授叹息道。

  是啊。老百姓不会那么仔细地分辨好坏。弄不好是玉石俱焚,好产品也一起遭殃。就像苏丹红事件后,多少无辜的鸭蛋,甚至鸡蛋,都受到牵连,几个月无人问津。——你还买牛奶吗?我问。

  当然。她说。我们在货架上取下了最贵的一款盒装巴氏奶。
 
 
500克要6元多钱的那种。这是我首选的产品,也是她的最爱。

  好产品是能喝出来的,我说。其实,我喝过很多比这好的奶。可惜,它们都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因为大多数人喝不出来。他们不会细细地体味牛奶的美味,喝奶只是一种任务。选择的时候,也只知道看广告,看价签。

  可是,我一向的原则是,凡是广告最凶的产品一律不买。理由有三:

  1 我不愿意为它交高额的广告费。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上亿的广告费,如果没有带来产品价格的明显上升,那么恐怕只能有两个来源:一是产品质量下降,以次充好甚至掺假;二是残酷剥削员工和农民。两者都令人切齿!

  2 广告最密集的产品,肯定都是企业的高额利润产品,而不可能是价廉物美的产品。

  3 广告可以带来销售量的快速上升,但是原料质量和生产品质很可能因此难以保证。要知道,农产品的原料基地不是几个月就能建成的,最少也要两三年时间。奶业也是一样,建设优质奶源基地投入巨大,而且见效较慢,远不如收购一些垃圾奶然后用添加剂制成“优质”产品贴上标签出售来得快捷。谁让老百姓不懂得东西好坏呢?

  所以,我买食品的基本原则如下:

  1 不买广告长期密集投放的食品。买那些品牌已经建立很久,广告虽不太多但是口碑一直不错的品牌。(这是当年看美国的一本生活指导书学来的。)

  2 不买经常降价促销的食品。日常食品与电器不同,它的成本是固定的,利润很薄,难以大幅度降低。如果经常搞价格大战,就令人怀疑其产品品质是否能够保证。如果是因为快过保质期或不新鲜而降价,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已经打了折扣,更不值得去买。

  3 如果难以确定品质差异,尽量买本地出产的产品。本地品牌想要严重欺骗本地人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多多少少会有投鼠忌器的心理。同时,本地产品减少了运输和储藏环节,不用在央视做广告投放,产品成本略低,在同样价钱下更物有所值。

  4 尽量买最新鲜的产品,尽量买保质期比较短产品。保质期越长,则营养成分的损失越可能增加,而添加油、糖、盐、防腐剂等成分的可能性越大。不新鲜的产品营养价值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加大。,

  5 尽量买最纯粹的、天然形态的产品,少买添加了多种原料的产品,尽量不买高度加工食品。纯粹的产品、天然形态的产品会提高掺假难度,混合产品则容易得多。比如说,纯牛奶的造假难度比乳饮料和奶粉要高一些(尽管现在也可能掺假,但含量毕竟比较低,其他产品恐怕花样更多,杂质更多)。

  6 学会比较产品的口感、质地、香气等差异,提高自己的敏感度。什么是天然的香气,什么是香精的香气,是能够分辨出来的。口感是粘稠还是柔滑,是过软还是适度,如果经常比较,也能提高鉴别能力。如果平日清淡饮食,缓慢进食,就会比那些吃得太快、囫囵吞枣的人能够找到更多的好产品。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