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暂停虚拟信用卡:银联作祟?
作者:戴蕾蕾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794  更新时间:2014/3/19 9:46:50  文章录入:李堂平  责任编辑:news

       原题:互联网金融创新与传统金融规则矛盾凸现

                         暂停虚拟信用卡:银联作祟?

       央行的一纸文件,就把即将高调亮相的虚拟信用卡阻挡在了门外。究竟紧急叫停的背后隐藏着哪些隐情?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央行最为明确的理由,但背后被绕过的银联利益却也是最敏感的事实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我们已经在和央行密切沟通,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只是需要向央行完成一些报备的工作。接下来,有任何进一步的消息,会随时通知大家。我们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报备的事项,让一切恢复正常。”
       3月14日下午,腾讯公关经理胡春囡如此向法治周末记者回应腾讯虚拟信用卡业务被暂停一事。
       而支付宝公关总监陈亮则表示:“今天已向央行进行具体业务的汇报与沟通,并会根据央行要求递交相关资料,请大家无需担心并保持信心,如有任何进展,会随时通报。”
       中信银行3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证实了与腾讯、阿里巴巴联合推出虚拟信用卡业务被迫暂停的消息,并称该行与腾讯、阿里巴巴及众安保险(放心保)分别联合研究推出中信银行微信联名信用卡及中信淘宝异度支付联名信用卡两款金融产品均处于测试阶段,尚未上线运行。这两款产品将严格遵守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强相关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的评估工作及正式推广前的测试工作,完善产品的管理制度,控制风险。
       此时,距离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宣布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业务不足3天。一同被叫停的还有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业务。
       在央行出具的“特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中提到,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方面未尽义务,要求支付宝财付通全面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相关业务,并要求支付宝、财付通将有关产品详细介绍、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况上报。
       产品未上线就被叫停,央行的“特急文件”似乎在银联主导的转接清算市场上掀起了一场暗战。业内人士认为,央行的最终态度将影响银行信用卡市场以及线下支付市场的格局,不同利益阵营的博弈已进入到最关键环节。
       就在特急文件下发前一日,银联总裁时文朝曾称:“我们确实不想让大家把银联当成唐僧,只想着吃唐僧肉、互相挖墙脚。”

       高调出场的虚拟信用卡

       3月11日,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宣布与中信银行开展虚拟信用卡业务。与传统信用卡的审核、发放模式极为不同,虚拟信用卡摆脱了实体卡的限制,从申请到开卡到使用,全都在线进行。
       依据腾讯公司和支付宝公司提供给法治周末记者的材料,消费者通过微信或支付宝钱包就可以在线即时申请、即时审核。申请获准后,可获得一张网络数字信用卡,并可自动开卡并绑定微信或支付宝钱包,进行在线支付、二维码支付等各种消费。
       整个过程中,申请者不需要回答诸如固定收入、有无车房等问题,也不用填写各种材料,并且不再需要长时间等待审核、收卡、开卡等繁琐冗长的过程。
       支付宝虚拟信用卡的授信额度200元起步,上限根据个人网络信用度来定。并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和信用记录,逐步提高额度;而微信信用卡最高授信额度为5000元。
       有银行人士测算,传统模式下,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单张成本大约在80元至100元左右,如果中信银行能借助这一渠道发行100万张网络信用卡,仅成本就可省掉近亿元。
       而信用卡研究资深人士董峥则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这种发卡流程的风险隐患“太可怕了”,而且不符合相关规定。
       “首先要明确的是,虚拟信用卡究竟是不是信用卡,如果是信用卡,那发卡流程就要符合《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目前的流程是有问题的。”董峥说。
       据董峥介绍,按照信用卡监管要求,用户申请信用卡必须要到柜台审核资料,进行面签和身份核实的手续,而发卡银行需要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去做评测,看申请人是否有还款能力,目前每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都有一套严格的信用卡评分体系。
       “即使是在银行风控严格的情况下,信用卡的坏账率仍然攀高,而且实体卡盗刷情况都屡禁不止,造成持卡人资金和信用的双重损失。那漏掉审核手续的虚拟信用卡如何保证资金安全?而且这些账户大多是与手机进行绑定的,技术层面的安全风险更高。”董峥说。
       尽管腾讯和支付宝公司提供给法治周末记者的回复中不约而同地提及,他们已经采取包括调低信用卡额度、引入保险公司等方式尽量降低风险,但在董峥看来,这并不足以保障资金和信用安全。
       “保险公司怎么赔付?权益受损害了以后如果没有相关的证据怎么办?而且也没有详细的操作规范出来。”董峥说。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