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遭受的特大洪灾,使全县55个乡镇普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1亿元。大量的各类食品、蔬菜、粮食、肉类食品被淹后也即将腐烂变质,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将是后患无穷。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于9月5日召开紧急会议,并果断决定:抗洪抢险一定要不忘食品安全,积极动员和组织人员,严防死守,坚决清除被洪水浸泡的所有食品垃圾;坚决杜绝腐烂变质和受污染的各类食品进入市场,确保受灾后的食品安全,让开县人民在中秋和国庆“两节”中过一个安全、祥和、欢快的节日。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由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统一在抗洪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安全清查清除工作,组织食药监、卫生、工商、质监、商委、农业、公安、粮食等部门出动183人,车辆22台,分成若干小分队,奔赴灾区,参加食品清理清查工作。在清理清查过程中,领导主动出击,部门主动配合,确保监管落实。9月7日,在获知镇东镇一肉食品加工厂有库冻猪肉32吨全部被洪水淹没,其臭味慢延几里之外,对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极其恶劣,洪水退后,该厂老板将自己的亲朋好友请来夜以继日对腐烂变质猪肉加工成猪油,而他本人避而隐之的消息后,食药监局、卫生局等13位同志在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领导率领下立即赶赴现场调查了解,并会同镇政府研究清除方案和处理办法,连续战斗两天一夜,强制把冻库里尚未加工完的12吨腐烂猪肉进行深埋,另20吨腐烂猪肉已加工成猪油的油桶全部进行封存,依法处理。同时将镇东镇另一养殖专业户被洪水淹死的3万只鸡也进行了深埋。由此,县畜牧局赓及依法向各屠宰场、肉联厂派驻检疫人员108名,加强肉食品卫生质量管理,防止病死畜禽及其污染畜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城乡居民的食肉安全。在工作中强化责任,实行首责负责制,当地政府对当地受淹变质食品负总责,各职能部门依法进行督导、监管和检查,保证腐烂变质食品的清除,强化合力,强化监管,通过过程监管,实行动态检查,凡是遭受洪灾的场镇、门市、摊点进行巡回检查,防止腐烂变质食品流入市场,对饮食服务业、学校食堂的一切用具由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全面消毒。
为了让开县人民吃上放心安全食品,食药监局锁定目标 “抗洪救灾不忘食品安全,中秋、十一安全食品进万家。”他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在第一次食品清理清查的基础上,对全县食品安全普遍进行一次专项整治,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以及饮食服务业,大型超市等全面进行整顿和规范。重点是检查一些不法商饭和因洪灾受损的个体户,转移出售混合食品或低价出售变质食品和受潮食品,防止灾后因食品质量问题引起的病害和中毒事件的发生。一是通过有线电视、倡议书、张贴公告等方式,广泛开展灾后食品卫生宣传,提高消费甄别能力和保护意识。二是由卫生局牵头,组织食药监局、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组成四个监察小组,对江、东、浦、汉丰镇四个片区的农贸市场、副食专卖店、个体食品店、餐饮饭店、学校食堂、农家乐进行为期一周的大检查。三是突出重点,以汉丰镇为主,重点整治全县17个受灾最重的集贸市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各职能部门内部也进行了合理分工,由领导带队实行包干责任制。对汉丰镇坚持每日检查一次,其余17个重灾镇由当地政府负责,职能部门配合,并从卫生院、工商所抽派人员巡回监视、检查。四是强化监督,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在电视上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食药监局三名领导从9月5日开始,实行轮流昼夜值班,保证通讯24小时畅通。随时准备启动起动应急机制。
通过清理清查和专项整治,全县2189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普遍受到一次检查和整顿,取缔了无卫生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业18家,取缔私屠乱宰8家,查处加工有害猪肉和有害家禽2家,销毁有毒有害假冒伪劣等食品(灾民自行销毁的除外)156178公斤,现已立案查处9起。
从9月4日至10月10日以来,没有星期天和休假日,卫生、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领导和同志们,加倍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进行监测和检查,确保安全食品进万家,使开县人民过了一个祥和的节日。
记者 李堂平
《重庆法制报.法治开县》2004年10月15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