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夫河决口的背后
——陕西华阴市把5856万元救灾款究竟干了什么
2010年7月24日 ,秦岭东部下了一场暴雨,导致陕西华阴罗夫河决口。两天之后,河水回落了,决口合龙了。据 7月27日 的《渭南日报》报道,昨日16时48分,从华阴市罗夫河决口封堵现场传来好消息,经过军民40多个小时的昼夜奋战,罗夫河决口成功封堵合龙。26日下午,罗夫河决口封堵现场红旗招展,号歌阵阵,人头攒动,机声轰鸣,各种施工车辆来往不绝。封堵共出动驻陕某部工兵团和武警部队6000多人次,干部群众及民兵青壮年21000人次,调用大型机械750台次,动用运输物料车辆4000多台次,调来抢险舟4艘,运送梢料4000余方,砂石料8000余方,编织袋30万条,铁丝笼3000片,彩条布3500多米,救生衣200多件。另据了解,这次罗夫河决口,淹没耕地15000多亩,造成农作物直接损失1500万元以上。同时,洪水还淹没了驻地某军工试验场,使其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有的基层干部给灾民这样开导说:“命苦不能怨政府,受罪不能怨社会。”
罗夫河是华阴市境内的4条南山支流之一, 7月24日 的决口惊动了中、省领导,决口当天,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赶赴决口现场指导封堵工作; 8月2日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和水利部部长陈雷以及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等领导亲临罗夫河查看灾情。
无情的事实表明,罗夫河决口所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同时为封堵决口所付出的人力物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为了救济受灾群众,渭南市委在 8月2日 向全市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积极开展捐赠活动,接着在 8月5日 又专门举办了一场赈灾晚会,获得各方捐款1146.7万元。
7月26日 罗夫河决口合龙后,渭南市委又是忙着把这一喜讯报告省上和中央,又是忙着邀请各级报刊和电视台频频报道决口合龙的胜利捷报与场面。笔者认为,面对决口给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严重灾难,政府领导不能盲目地沉浸在欢庆决口胜利合龙的喜乐中,而应当静心反思,痛定思痛。当地老百姓说:“封堵决口,这不是喜事、幸事,而是悲哀和耻辱。”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007年,省上决定把中央下拨的“03. 8” 洪水灾后重建款5856万元转用到华阴4条南山支流的防洪工程上,这次罗夫河怎么还会发生决口呢?事实是,在其决口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猫腻。
事情还得从7年前说起。2003年8月份,陕西、甘肃一带连降暴雨,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出现特大洪峰,多条支流相继决口,导致 4亿立方米 洪水涌入华县境内沿河的7个乡镇,甚至蔓延到了华县城郊(当地政府把这次灾害称为“03.8”洪水)。为了确保华县县城的安全,地方政府便采取了炸堤开口——人为地把华县境内的洪水泄入下游华阴渭河滩移民区。在泄洪过程中,移民村庄的积水达 2米 ,农田的积水达 5米 ,眼看就要收获的庄稼、瓜果均成了海底植物,致使泄洪区11个行政村、3474户、13970名移民房屋倒塌,庄稼绝收,遭受了灭顶之灾。在当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温家宝总理亲临渭南察看灾情并慰问灾民,总理深情地向灾民说:“中央不会忘记你们,会帮助你们度过难关的。”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动员移民撤离时,渭南市市长曾向泄洪区移民承诺:“泄洪过后,淹毁乡亲们的每一棵树、每一片瓦,都会得到政府的赔偿。”据说国家民政部根据泄洪补助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在2003年年底向受灾移民下拨了1737万元的泄洪补助款,可是7年过去了,这笔钱至今没有发到移民手里。移民群众怀疑:华阴市委用此款建造豪华办公大楼了。试问华阴市领导:敢不敢给群众说明市委盖办公大楼到底用的是什么钱?
还值得一提的是,“03.8”洪灾发生后,为了请求中央支助受灾移民的灾后重建,陕西省计委(后改为发改委)以“陕计农经[2003]964号”文件,向国家发改委呈报了《关于上报陕西省2003年洪水灾后重建首期应急工程的报告》,国家发改委遂于2004年初以“急 发改农经[2004]224号”文件,下拨了5906万元的紧急灾后重建款。可是,此款到了三年之后的2006年,给受灾移民仅仅只用了微不足道的50万元,还占不到资金总额的1%。
这一长期滞留紧急灾后重建款的严重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全国数千家媒体争相曝光,如公益时报的报道标题是《从5906万到50万的魔法历程——陕西华阴市政府截留国家救灾款调查》,这篇报道被评为“2006年全国最具时代特色和社会价值、最具人文情怀、最能推动社会进步并彰显媒体影响力的核心报道与优秀作品”之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国法制报道”和“中国周刊”等栏目报道的标题分别是《闲了资金,伤了民心》、《灾民无钱盖房子,市委巨资建大楼》、《漫长的灾区重建》;民主与法制杂志3次跟踪报道的标题分别是《5906万元救灾款哪去了——陕西渭南2003年洪灾救济款去向调查》、《得到国家救济咋就这么难——陕西渭南2003年洪灾救济款去向调查之二》、《兑付救灾款何需200年——陕西渭南5906万元洪灾救济款去向调查之三》;新华社报道的标题是“温暖何以成冰坨”,新华社以前还曾报道过渭南市领导在封堵决口中作秀的丑事等等。上述报道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与共鸣,其中有的还被全国6000多家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网站进行了转载、播发和播映(至今可在网上看到)。一时间舆论哗然,中央即下令冻结剩余的5856万元重建款。
后来,经过省上与中央协商,陕西省发改委于2007年发文,决定把剩余的5856万元灾后重建款全部转拨给华阴市水利部门用于该市境内4条南山支流的防洪工程。几年来,这笔款全都用在了4条小支流的防洪工程即堤防加固上,每条支流平均投入1464万元之巨,况且此款仅属辅助和补充资金,因为水利部门本身还有巨额的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专项资金。对于华阴水利部门而言,反正这5856万元是他们白白捡来的,损失浪费不心疼。当地老百姓抱怨说:“地方官员的胆子大得很,连给皇上买马的钱都敢乱花,”人们不解的是,既然投入了如此雄厚的财力,那么罗夫河只因 7月24日 的一场暴雨,怎么就会发生如此大的决口和灾害呢?人们生疑的是,华阴市水利部门将这笔钱是根本就没有花呢?还是只花了一部分,或者还是在施工中因监督不严而埋下了决口的隐患呢?
长期以来,渭南地方政府某些领导把防汛当儿戏,把渎职当特权,把人祸当天灾,把作秀当政绩,把悲哀当喜庆,把募捐当创收。灾民气愤的是,政府官员置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把中央给的钱看作是没娘的孩子,是池塘的泥片,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甩就怎么甩,将河堤加固搞成了豆腐渣工程,这才酿成了今天罗夫河决口的惨难和苦果。有的党政干部也埋怨说,主管部门把防汛工作做得不够扎实,不够到位,一发生决口就知道向中央要钱,中央给了钱也不讲求把它管好用好,这种对党、对国家以及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作风,实在令人担忧。
应该说,华阴市在防汛工作中的教训是深刻的,二十几年来就曾发生过多次决堤灾难,例如:1987年6月柳叶河决堤,1992年8月渭河决堤,1998年7月罗夫河决堤,1999年5月罗夫河再次决堤,2000年10月方山河决堤,2003年8月方山河再次决堤等等。令人不解的是,2007年以来,该市把中央下拨的“03.8”洪水重建款全部用到加固南山支流的堤防工程上,谁知这次又发生了罗夫河决口,华阴市的领导为什么就学不会吃一堑长一智,引以为戒呢?为什么就不能扎实做好防汛工作,防患于未然呢?继而,人们纷纷质疑:“华阴把5856万元灾后重建款究竟干了什么?”
在古代,贪污挪用救灾粮银是要被杀头的。在现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一再强调要严肃追究并严厉惩处防汛工作中的失职者与渎职者。希望华阴罗夫河决口之猫腻会引起省上和中央的关注和查处。
最近一个时期,全国各地洪涝灾害频发,中央财政为此投入了大量救灾资金。但愿这篇稿子对于目前的抗洪救灾工作会起到一个警示和镜鉴作用。
张育峰
2010年9月13日 |